其他弧菌感染

其他弧菌感染

概述:弧菌科细菌包括弧菌属和类弧菌属。类弧菌属的亲水气单胞菌感染、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和弧菌属的霍乱弧菌、非01群霍乱弧菌与副溶血弧菌均另有专述。这里主要涉及上述内容以外的弧菌感染。这类弧菌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,其引起的胃肠炎表现易与霍乱、菌痢等混淆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人群普遍易感,青壮年患病较多。免疫缺陷者、酒精中毒、胆囊炎患者等易发生弧菌性败血症。四季均可发病,以夏季为多。

病因

病因:
    1.河弧菌(Vibrio fluvialis)  是一种嗜盐菌。革兰染色阴性,顶端单鞭毛,具动力。有研究认为本菌可产生肠毒素和细胞毒素。本菌对多数广谱抗菌药物敏感,但耐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。
    2.拟态弧菌(V.mimicus)  非嗜盐性。革兰染色阴性,单鞭毛,具动力。有的菌株可产生肠毒素。本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敏感。
    3.霍利斯弧菌(V.hollisae)  属嗜盐菌。为革兰染色阴性的细小杆菌,单鞭毛,能运动。对多数抗菌药物均敏感。
    4.弗利斯弧菌(V.furnissii)  形态和生化反应等与河弧菌基本相同,原被归入河弧菌,经DNA相关实验证实为一独立的种,本菌存在于海洋。
    5.溶藻弧菌(V.alginolyticus)  为副溶血弧菌的第2生物型,致病报告尚少见。
    6.创伤弧菌(V.vulnificus)  可引起创伤处感染及败血症
    7.鳗弧菌(V.anguillarum)  主要引起动物疾病,与人类疾病关系尚须进一步研究。
    8.梅契尼柯夫弧菌(V.metschnikovii)  亦系动物致病菌,引起鸡的霍乱样病。最近已有致人疾病的报告。
    9.海鱼弧菌(V.damsela)  本菌具有组织侵袭力,并产生溶细胞毒素,是人鱼共患病的病原体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主要是食用海产品而感染。可引起食物中毒型爆发。污染的水源,可以引起水型爆发流行。接触海水也可能引起创口感染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潜伏期多为数小时到3天。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不一,主要有两个方面:一是腹泻及其他胃肠炎表现;另一是肠道外感染,常见有口、耳和伤口感染以及败血症。这些肠道外感染可见于拟态弧菌和创伤弧菌等感染。
    1.创伤弧菌感染  可引起伤口感染及败血症
    2.河弧菌感染  表现为急性胃肠炎,有腹痛、呕吐、腹泻、水样便,量多,常伴有中至重度脱水,部分患者有发热。少数病人有血便、黏液血便及外周血白细胞增多。2/3病例粪便中有白细胞及红细胞。病程16~18h。
    3.弗利斯弧菌感染  潜伏期5~20h,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,有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。
    4.拟态弧菌感染  有两种临床类型。一为胃肠炎型,患者多数腹泻,水样便或血性黏液便,部分为血便。多数伴有恶心、呕吐和腹痛。部分病人有发热、头痛。病程平均6天。另为局灶感染型,表现为中耳炎,外伤性局灶感染等,病人均有明显的海水接触史。
    5.霍利斯弧菌感染  病人均有腹泻,部分有呕吐及发热,外周血白细胞增多。均有进食牡蛎等海产品史。
    6.梅契尼柯夫弧菌感染  可引起腹泻、腹膜炎和败血症等。
    7.海鱼弧菌感染  一般病情较轻,表现有腹泻、黄色水样便,量较多,少数有黏液或黏液脓血便。部分病例有阵发性脐周痛、呕吐等。少数有里急后重。部分病人大便镜检可见少许红细胞及白细胞。
    8.溶藻弧菌感染  腹泻为主要表现,症状较轻,脱水者不多见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可并发急性肾衰竭和肺水肿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
    1.河弧菌感染  少数病人有血便、黏液血便及外周血白细胞增多。2/3病例粪便中有白细胞及红细胞。霍利斯弧菌感染 病人均有腹泻,部分有呕吐及发热,外周血白细胞增多。
    2.海鱼弧菌感染  大便镜检可见少许红细胞及白细胞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目前暂无相关资料

诊断

诊断:急性胃肠炎者有进食海产品史,接触海水后发生皮肤创伤感染及败血症等应疑及本类疾病,确诊需依靠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及血清学鉴定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临床应与霍乱,非01群霍乱弧菌性肠炎相鉴别。

治疗

治疗:一般腹泻仅需对症处理。对侵袭性腹泻及伴有创伤感染或败血症者应采取相应的抗菌疗法,该类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、第三代头孢菌素及阿米卡星等较敏感。

预后

预后:一般预后良好,但有严重慢性痰病发生肠道外病变者预后较差。

预防

预防:加强饮食和饮水的卫生管理与消毒,海产品要煮熟、烧透而后食用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